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綜合報道 17日,全球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半導體產業年度盛會“SEMICON China2021國際半導體展”在上海浦東開幕,世界半導體巨頭皆出席大會。在芯片嚴重短缺的當下,全球業內人士都希望在這場大會上找到辦法解決企業困境。
全球“芯片荒”,中芯董事長吁國際合作
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催化了“宅經濟”的迅猛發展,強化了人們對“萬物互聯”的需求?!渡虾WC券報》寫道,半導體景氣度之高充分體現在了展會上,多達1100家半導體公司參與了本次大會,很多地方的公司更是聯合參展。
另據“中央社”綜合報道,身兼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的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當天致辭時表示,盡管行業遭遇阻力,但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仍達4390億美元,年增6.5%,中國半導體市場銷售額達8911億元人民幣(約合1370億美元),年增17.8%。
新冠病毒大流行后的2021年,疫情、產能、暴雪、地震以及人為因素導致“芯片荒”席卷全球。周子學直言,歷史上整機行業從未面臨如此嚴重的半導體供應緊張的現狀,尤其是疫情下車用芯片的減產,汽車生產遭遇重創。據從業人員回憶,只有在1999年發生過類似局面。
周子學認為,半導體是國際化產業,只有不斷強化產業開放、合作、創新和共同發展,才能有效緩解當前局面。
2021中國國際半導體展17日在滬開幕。圖為參觀者在一組LED和半導體減薄砂輪展品前駐足觀看。(圖片來自新華社)
中國芯片產能嚴重滯后,需“另辟蹊徑”
中國芯片技術一直是“卡脖子”難題。在美中科技角逐的大背景下,美國的交易禁令使中國半導體業的尖端發展雪上加霜。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在大會上指出,中國目前的芯片制造產能發展,嚴重滯后于需求,供給能力和需求的差距越來越大。
“我們近期收購了一家小的設計公司,幫助他們投片。”展會上,一家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的創始人向《上海證券報》透露,現在晶圓廠的產能非常緊張,小公司根本就下不進訂單。他預計,晶圓廠產能緊張將持續至年底。
“現在連掃把都跟芯片有關了,人們要用掃地機器人;車用芯片更是從十多個上升到了上百個。”對于產能緊張,中國芯鑫租賃輪值總裁袁以沛在“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產業創新投資論壇”上表示,不斷新增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正是本輪產能緊張的根本原因,但也是半導體成長的驅動力。
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強芯”問題。在剛剛過去的中國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來自汽車業的代表、委員再次呼吁將“強芯”戰略提上議程。本月初,中國工信部高階官員公開表示,中國政府將在國家層面上大力扶持芯片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同時,中國大廠也在積極擴產,除中芯國際,還包括華潤微、士蘭微、華虹宏力等。有半導體資深人士17日表示,中國半導體在多個領域確實與國際先進存在很大差距,短期內也無法完成追趕,但中國半導體可以快速占領一個領域,就是快速擴大成熟制程的產能。
“未來10年,中國會成為全球中低端集成電路的采購中心。”長電科技名譽董事長王新潮認為。
3月17日,參觀者走過一組晶圓處理設備展品。(圖片來自新華社)
大陸已成全球最大市場,產業巨頭表態加強合作
盡管技術存在差距,但中國市場是巨大的。SEMI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在會上介紹,2020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大幅增長18.9%,大陸增長率達39%,首次成為全球最大設備市場。
與會的跨國巨頭均強調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全球五家最重要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美國應用材料、泛林半導體、科磊,荷蘭阿斯麥,日本東京電子的CEO紛紛預先錄制了視頻,表達與中國進一步密切合作的意愿。
科磊總裁兼CEO Rick Wallace表示,很高興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達成長期合作關系,并期待繼續合作,以支持行業持續增長。應用材料CEO Gary Dickerson也強調了中國市場對其重要性,并表示他希望繼續發展在中國的關系和業務。他特別提到,他對中國感情深厚,因為他的妻子是南京人。
據上海觀察者網統計,這5家設備廠商2020年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總和達到727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美中半導體行業近期傳出合作的好消息。雙方11日宣布共同成立“中美半導體產業技術和貿易限制工作組”,將為兩國半導體產業建立一個及時溝通的信息共享機制,交流有關出口管制、供應鏈安全、加密等技術和貿易限制等方面的政策。(原標題:國際半導體大會開幕,共商全球“芯片荒”何解)